低溫攪拌釜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是怎么樣的
這是華東理工大學國家超細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于20世紀90年代初發明并推廣應用的納米碳酸鈣生產新工藝。精制石灰乳經調濃調溫后打人攪拌式反應釜內,達到一定液位后,由釜底通入窯氣,開啟攪拌和水冷夾套制冷,邊攪拌邊反應,尾氣從釜頂排出。當反應達到終點后,停止和攪拌進氣,開啟放漿閥,將熟漿液排放到均化貯糟或送活化糟進行活化處理。
攪拌式碳化塔一般高徑比僅為(1~3):1,體積為10~100m3不等,可以采用密閉式加壓反應,以提高加快反應速度和CO2利用率。根據生產能力及攪拌形式特點,一般反應器體積大,高徑比增加,攪拌器轉速增大等,都有利于氣液接觸面積或時間增大,使產品質量的穩定,提高CO2的利用率,但攪拌器的設計難度增大動力消耗增加。
上一條: 碳酸鈣生產技術的發展趨勢有哪些?
下一條: 碳酸鈣初級分離身邊有哪些?